-
农业部印发《2017年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至此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正式展开
此次公布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中就要求各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动物肠道菌群血清型变化和耐药性进行监测。监测菌群包括大肠杆菌、肠球菌(分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弯曲杆菌(分为空肠弯曲杆菌和结肠弯曲杆菌)等。同时要求每个省设立的全国定点监测场,猪场、肉鸡场、蛋鸡场或奶牛场至少各1家,长期跟踪监测大肠杆菌和肠球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每年采样2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进行。其中,规模养殖场和小型养殖场应各占50%。
大涛嘚吧嘚: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抗生素滥用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耐药性”增加,加强对于养殖端耐药性情况的监控与调查,为合理科学地制定出畜牧业“减抗/替抗”相关政策提供第一手的重要资料。
-
14部委联合发布遏制细菌耐性药性国家行动计划
2016年8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行动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动物源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络;建设细菌耐药参比实验室和菌种中心;建立医疗、养殖领域的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控制评价体系。
大涛嘚吧嘚:这是我国首个针对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国家级的行动计划,旨在从国家层面多个领域打出组合拳,有效遏制细菌耐药,维护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22次提到“兽”,25次提到“人”,可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
-
农业部第2428号公告:2016年7月26日起,硫酸粘菌素被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用以促生长
2016年7月26日,中国农业部发布第2428号公告:为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我部组织开展了硫酸粘菌素安全性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我部决定我部决定停止硫酸粘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
大涛嘚吧嘚:吵吵了近1年,国家终于对硫酸粘菌素动刀子了,今后将不允许以促生长为目的再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只能作为养殖过程中的治疗用药凭兽医处方购买使用。“饲料禁抗”的步伐越来越快,“硫粘”完了,下一个会是谁?
-
温氏三黄鸡、天玛土鸡上315曝光台,抗生素残留再推风口浪尖
2016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曝光了南宁市五里亭市场生产的温氏三黄鸡呋喃唑酮代谢物超标、甘肃天玛生态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土鸡土霉素超标,食品安全警钟又一次被敲响,抗生素残留问题再成舆论焦点。
大涛嘚吧嘚:食品安全问题是央视315晚会关注的重点内容,在今年的央视315晚会上,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问题再次成为焦点,畜牧业生产的安全性再受质疑,行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
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发现: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2016年2月22日,复旦大学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新闻:本校公关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王和兴、王娜等人探讨了儿童时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肥胖之间的关系,发现抗生素暴露(尤其是兽用抗生素)可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相应结果已经发表在刚出版的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杂志《环境国际》(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随后,中国网络电视台、各大卫视、知名网站等纷纷转载、播出。
大涛嘚吧嘚:此报道一出,食品安全再处风口浪尖,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也为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每一个有良知的畜牧人都应该行动起来,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
-
英国期刊发表研究 国人体内发现新“超级细菌”基因
2015年11月,华南农业大学的刘华(音)为首的研究人员,在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从中国人和猪体内采集的细菌(包括具有传染性的细菌样本)中,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新基因。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令人担忧”,并呼吁紧急限制多黏菌素的使用。多黏菌素是一种包含药用黏菌素并在畜牧业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
大涛嘚吧嘚:继“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抗生素被禁后,莫非下一个拿“多黏菌素”开刀?
-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要求全面提升兽医卫生监督执法能力
2015年11月17日,农业部情况通报第54期公开了“于康震副部长在全国兽医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会谈会上的讲话”,重点如下:一是严把养殖监管关,从源头控制兽药残留风险,加大对风险大、隐患高的兽药监督抽查力度,重点打击兽药违法添加、制假售假、违规使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全面系统开展全国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畜禽特别是草食动物的安全用药规定,引导养殖户自觉规范兽药使用行为;三是通过实行网格化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推动落实养殖企业主体责任。
大涛嘚吧嘚:各位养殖业同仁们,一定要多加小心,上了农业部的黑名单可不好玩。
-
农业部公告 第2292号《食品动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等4种兽药》
2015年9月1日,农业部正式发布第2292号公告: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兽药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自9月1日起,4种常见兽药及相关产品的批准文号申请将不再受理;4个月后,用于食品动物的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酯及其各种制剂将全部停止生产;16个月后,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酯及其各种制剂将全面停止经营、使用,市场上将再也看不到这几种常见兽药。
大涛嘚吧嘚:“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抗生素被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下一个“挨刀”的会是谁?
-
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成立
2015年8月16日,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称“联盟”)在北京市民政局中关村社会组织登记处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国宏宾馆召开筹备成立大会。联盟的宗旨是用兽医中药代替饲料中的抗菌药物和防治动物疫病,以此弘扬、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兽医学,保障动物源食品安全。
大涛嘚吧嘚:用兽医中药代替饲料中的抗菌药物和防治动物疫病,这个方案是否行得通?大家一起拭目以待!
-
农业部印发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
2015年7月,农业部2015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兽药(抗菌药)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方案》,对目前抗生素滥用现状提出治理计划。治理任务:集中清缴非法兽用抗菌药;加强兽用抗菌药生产环节监管;加强兽用抗菌药经营环节监管;规范兽用抗菌药使用行为;加强兽用抗菌药质量抽检和残留监控;强化非法兽药查处力度;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推进标准化和健康养殖;加强兽用抗菌药及其他兽药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大涛嘚吧嘚:农业部也看到抗生素滥用情况到了不得不整治的时候,动真格的时候到了。
-
新希望六和与美国建明签署无抗养殖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6月18日,在新希望六和在青岛召开的2015年饲料科技周的会议期间,新希望六和集团与美国建明共同签署了关于“通过非药物手段提高养殖动物的消化道健康水平”的项目协议。新希望六和公司希望能够借助建明工业在全球无抗养殖的推广经验,为公司的畜禽生产装上“防火墙”。美国建明则希望通过新希望六和在食品安全上的领先思维,以及其高标准畜禽饲养条件,让建明在无抗养殖、动物肠道健康上的研究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示范。
大涛嘚吧嘚:新希望六和和美国建明,强强联手,合作研发无抗日粮。饲料无抗的发展道路上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才能最终得以实现,热切期盼更多的企业能够投入到无抗日粮的研发浪潮中,为推动健康养殖、保障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应国光:十年“算账”抗生素
2015年6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应光国课题组公布的中国第一份抗生素使用量和排放量清单引来持续关注,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抗生素总用量约为16.2万吨,占全球一半的用量,其中52%为兽用抗生素,抗生素在畜牧中的不当使用再次引发关注。
大涛嘚吧嘚:2013年中国畜牧行业使用了8.424万吨抗生素,占全球畜牧业抗生素用量的一半还拐弯,难道没有了抗生素,我们的畜牧业就无法生存?
-
麦当劳美国餐厅停用含抗生素鸡肉
北京时间2015年3月5日凌晨,麦当劳美国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停止出售使用了人类抗生素的鸡肉,这一政策将仅惠及麦当劳在美国的大约1.4万家餐厅,暂不适用海外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万家餐厅。
大涛嘚吧嘚:必须正确解读麦当劳的这则新闻:第一,停止出售的鸡肉仅限使用了人类抗生素的鸡肉,动物专用抗生素饲喂的肉鸡并没有被禁止;第二,禁止的区域目前仅在美国国内的1.4万餐厅,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被禁止。
-
WHO发布《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
2014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球发布了《抗菌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要求重视抗生素问题。报告指出,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大威胁”,在分析了114个国家的数据之后,该报告称,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出现了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问题,报告形容现在是“后抗生素时期”,亦即几十年来都可以治愈的简单细菌感染,如今却可能无法治愈。
大涛嘚吧嘚: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全球几乎没有漏网之鱼。某一天,当无药可用成为现实的时候,人类该怎么办?
-
肯德基“速生鸡”事件
2012年12月18日央视报道了肯德基原料鸡供应商用抗生素喂大“速生鸡”, 随后在12月20日,上海市食安办发布的调查显示,自2005年8月以来,百胜委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第三方检测,曾检出8批产品抗生素残留不合格,但百胜未公布检测结果。这一事件对百胜的业绩产生负面影响,百胜公布截至2012年12月29日的四季度财报,受“速生鸡”事件影响,2012年四季度肯德基同店销售额下降8%。
大涛嘚吧嘚:要要辩证看待“速生鸡”事件:一方面肉鸡从出生到出栏的饲养周期在45天左右是完全正常的,不能因为一个孤立的事件而以偏概全;另一方面,养殖业确实存在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如何规范、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正是行业同仁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